2007年5月7日星期一

国骂之全解译“他妈的”(来历由来意思)




“他妈的”——在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《坟·论他妈的》中,推为国骂。

原文是来自《战国策,赵策》这样高雅的经史名著的:   

“周烈王崩,诸侯皆吊。齐后往;周怒,赴于齐曰:‘ 天崩地坼,天子下席,东蕃之臣田婴齐后至则靳之。’(齐)威烈主勃然怒曰: ‘叱嗟!而母婢也!’

古文意思:在天下分崩的战国时代,周王朝还想打肿脸充胖子,对后去吊唁的齐威烈王抖抖威风,齐威烈王却不把周烈王放在眼里,以而母婢也叱之。   《说文解字》 对“婢” 字的解释是:“女之卑者也。”


清段玉裁 《说文解字注》说得更清楚:“婢为贱人也。”“尔母婢也”也即“你妈是贱人”一或“你妈是下等人”。

在门阀制度与联姻制度十分严格的封建社会,诬他人的先世是下等人,自然是不可容忍的。然而,某人的先世,特别是最直接的血亲----妈(娘亲),本来是上等人,而被叱为下等人,这是叱或骂;倘或某人的妈原本就是下等人(事实上在旧时的中国下等人的“妈”远远多于贵夫人),这“而母婢也”,只不过是道出了实情,并不能视之为骂。于是我们的先民们大感由宫廷传到民间的这句叱词无以解其恨,泄其愤,便有天才出(卑劣的天才----鲁迅语),借了汉字异字同音的方便,对这句现成的叱词加以技术改造,“尔母婢也”变成了“尔母X也”,虽是一字之易,却是点石成金之笔,非但语法结构大变,由“你妈是……”变为“你妈的……”。


这句话其义也发生了质变的飞跃。骂起来收到了“一句顶一万句”的功效。然后再加以简炼,再由第二人称变为第三人称,于是乎“国骂”产生了 。

关于这句国骂,本人好奇它的来历,我认为这样的字句非常低俗,不雅,并且带有侮辱成分。因此建议各位少讲。就像施丹头槌那件事,不就因为骂人的姐姐..........全世界笑话。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形象,有文明的人说话自然懂得分寸与尊重人,说话该适当注意。


部分内容解析来自百度百科: 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67789.htm

1 条评论:

Chen Bo 说...

你的兴趣还挺广的啊。
学到了不少新东西。呵